二十四节气的来历和习俗有哪些_二十四节气的来历|环球播报
2023-05-09 17:46:47来源:互联网
1、二十四节气的来历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。
2、远在春秋时代,就定出仲春、仲夏、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。
3、以后不断地改进与完善,到秦汉年间,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。
(相关资料图)
4、公元前104年,由邓平等制定的《太初历》,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,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。
5、 太阳从黄经零度起,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“一个节气”。
6、每年运行360度,共经历24个节气,每月2个。
7、其中,每月第一个节气为“节气”,即:立春、惊蛰、清明、立夏、芒种、小暑、立秋、白露、寒露、立冬、大雪和小寒等12个节气;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“中气”,即:雨水、春分、谷雨、小满、夏至、大暑、处暑、秋分、霜降、小雪、冬至和大寒等12个节气。
8、“节气” 和“中气”交替出现,各历时15天,现在人们已经把“节气”和“中气”统称为“节气”。
9、 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的周年视运动,所以节气在现行的公历中日期基本固定,上半年在6日、21日,下半年在8日、23日,前后不差1~2天。
10、 为了便于记忆,人们编出了二十四节气歌诀: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,夏满芒夏暑相连, 秋处露秋寒霜降,冬雪雪冬小大寒。
11、 二十四节气七言诗 地球绕着太阳转,绕完一圈是一年。
12、 一年分成十二月,二十四节紧相连。
13、 按照公历来推算,每月两气不改变。
14、 上半年是六、甘一,下半年逢八、甘三。
15、 这些就是交节日,有差不过一两天。
16、 二十四节有先后,下列口诀记心间: 一月小寒接大寒,二月立春雨水连; 惊蛰春分在三月,清明谷雨四月天; 五月立夏和小满,六月芒种夏至连; 七月大暑和小暑,立秋处暑八月间; 九月白露接秋分,寒露霜降十月全; 立冬小雪十一月,大雪冬至迎新年。
17、 抓紧季节忙生产,种收及时保丰年。
18、 随着中国历法的外传,二十四节气已流传到世界许多地方。
19、 立春:立是开始的意思,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。
20、 雨水:降雨开始,雨量渐增。
21、 惊蛰:蛰是藏的意思。
22、惊蛰是指春雷乍动,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。
23、 春分:分是平分的意思。
24、春分表示昼夜平分。
25、 清明:天气晴朗,草木繁茂。
26、 谷雨:雨生百谷。
27、雨量充足而及时,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。
28、 立夏:夏季的开始。
29、 小满: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。
30、 芒种: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。
31、 夏至:炎热的夏天来临。
32、 小暑:暑是炎热的意思。
33、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。
34、 大署:一年中最热的时候。
35、 立秋:秋季的开始。
36、 处暑:处是终止、躲藏的意思。
37、处暑是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。
38、 白露:天气转凉,露凝而白。
39、 秋分:昼夜平分。
40、 寒露:露水以寒,将要结冰。
41、 霜降:天气渐冷,开始有霜。
42、 立冬:冬季的开始。
43、 小雪:开始下雪。
44、 大雪:降雪量增多,地面可能积雪。
45、 冬至:寒冷的冬天来临。
46、 小寒:气候开始寒冷。
47、 大寒:一年中最冷的时候。
48、 立春 二十四节气之一。
49、春季开始的节气。
50、每年2月4日或5日太阳到达黄经315度时为立春。
51、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:“正月节,立,建始也……立夏秋冬同。
52、”古代“四立”,指春、夏、秋、冬四季开始,其农业意义为“春种、夏长、秋收、冬藏”,概括了黄河中下游农业生产与气候关系的全过程。
53、中国幅员辽阔,地理条件复杂,各地气候相差悬殊,四季长短不一,因此,“四立”虽能反映黄河中下游四季分明的气候特点,“立”的具体气候意义却不显著,不能适用全国各地。
54、 黄河中下游土壤解冻日期从立春开始;立春第一候应为“东风解冻”,两者基本一致,但作为春季开始的标志,失之过早。
55、 中国气候学上,常以每五天的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0℃以上的始日划分为春季开始,它与黄河中下游立春含义不符。
56、2月下旬,真正进入春季的只有华南。
57、但这种划分方法比较符合实际。
58、立春后气温回升,春耕大忙季节在全国大部分地区陆续开始。
59、 雨水 每年2月19日前后,太阳到达黄经330度,为交“雨水”节气。
60、雨水,表示两层意思,一是天气回暖,降水量逐渐增多了,二是在降水形式上,雪渐少了,雨渐多了。
61、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中说:“正月中,天一生水。
62、春始属木,然生木者必水也,故立春后继之雨水。
63、且东风既解冻,则散而为雨矣。
64、” “雨水”过后,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回升到0℃以上,黄淮平原日平均气温已达3℃左右,江南平均气温在5℃上下,华南气温在10℃以上,而华北地区平均气温仍在0℃以下。
65、雨水前后,油菜、冬麦普遍返青生长,对水分的要求较高。
66、“春雨贵如油”,这时适宜的降水对作物的生长特别重要。
67、而华北、西北以及黄淮地区这时降水量一般较少,常不能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。
68、若早春少雨,雨水前后及时春灌,可取得最好的经济效益。
69、淮河以南地区,则以加强中耕锄地为主,同时搞好田间清沟沥水,以防春雨过多,导致湿害烂根。
70、俗话说:“麦浇芽,菜浇花”,对起苔的油菜要及时追施苔花肥,以争荚多粒重。
71、华南双季早稻育秧已经开始,应注意抓住“冷尾暖头”,抢晴播种,力争一播全苗。
72、 雨水季节,天气变化不定,是全年寒潮过程出现最多的时节之一,忽冷忽热,乍暖还寒的天气对已萌动和返青生长的作物、林、果等生长及人们的健康危害很大。
73、在注意做好农作物、大棚蔬菜以及工交部门防寒防冻工作的同时,仍要注意个人的保健工作,以防止冬末春初一些易发病的流行。
74、 惊蛰 每年3月5日或6日,太阳到达黄经345度时为“惊蛰”。
75、惊蛰的意思是天气回暖,春雷始鸣,惊醒蛰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。
76、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中说:“二月节,万物出乎震,震为雷,故曰惊蛰。
77、是蛰虫惊而出走矣。
78、”晋代诗人陶渊明有诗曰:“促春遘时雨,始雷发东隅,众蛰各潜骇,草木纵横舒。
79、”实际上,昆虫是听不到雷声的,大地回春,天气变暖才是使它们结束冬眠,“惊而出走”的原因。
80、我国各地春雷始鸣的时间早迟各不相同,就多年平均而言,云南南部在1月底前后即可闻雷,而北京的初雷日却在4月下旬。
81、“惊蛰始雷”的说法则与沿江江南地区的气候规律相吻合。
82、 “春雷响,万物长”,惊蛰时节正是大好的“九九”艳阳天,气温回升,雨水增多。
83、除东北、西北地区仍是银妆素裹的冬日景象外,我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已升到0℃以上,华北地区日平均气温为3—6℃,沿江江南为8℃以上,而西南和华南已达10—15℃,早已是一派融融春光了。
84、所以我国劳动人民自古很重视惊蛰节气,把它视为春耕开始的日子。
85、唐诗有云:“微雨众卉新,一雷惊蛰始。
86、田家几日闲,耕种从此起。
87、”农谚也说:“过了惊蛰节,春耕不能歇”、“九尽杨花开,农活一齐来。
88、”华北冬小麦开始返青生长,土壤仍冻融交替,及时耙地是减少水分蒸发的重要措施。
89、“惊蛰不耙地,好比蒸馍走了气”,这是当地人民防旱保墒的宝贵经验。
90、沿江江南小麦已经拔节,油菜也开始见花,对水、肥的要求均很高,应适时追肥,干旱少雨的地方应适当浇水灌溉。
91、南方雨水一般可满足菜、麦及绿肥作物春季生长的需要,防止湿害则是最重要的。
92、俗话说:“麦沟理三交,赛如大粪浇”、“要得菜籽收,就要勤理沟”。
93、必须继续搞好清沟沥水工作。
94、华南地区早稻播种应抓紧进行,同时要做好秧田防寒工作。
95、随着气温回升,茶树也渐渐开始萌动,应进行修剪,并及时追施“催芽肥”,促其多分枝,多发叶,提高茶叶产量。
96、桃、梨、苹果等果树要施好花前肥。
97、 “春雷惊百虫”,温暖的气候条件利于多种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,田间杂草也相继萌发,应及时搞好病虫害防治和中耕除草。
98、“桃花开,猪瘟来”,家禽家畜的防疫也要引起重视了。
99、 春分 春分,古时又称为“日中”、“日夜分”,在每年的3月20日或21日,这时太阳到达黄经0°。
100、据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:“二月中,分者半也,此当九十日之半,故谓之分。
101、”另《春秋繁露·阴阳出入上下 篇》说:“春分者,阴阳相半也,故昼夜均而寒暑平。
102、”所以,春分的意义,一是指一天时间白天黑夜平分,各为12小时;二是古时以立春至立夏为春季,春分正当春季三个月之中,平分了春季。
103、 春分时节,除了全年皆冬的高寒山区和北纬45°以北的地区外,全国各地日平均气温均稳定升达0℃以上,严寒已经逝去,气温回升较快,尤其是华北地区和黄淮平原,日平均气温几乎与多雨的沿江江南地区同时升达10℃以上而进入明媚的春季。
104、辽阔的大地上,岸柳青青,莺飞草长,小麦拔节,油菜花香,桃红李白迎春黄。
105、而华南地区更是一派暮春景象。
106、从气候规律说,这时江南的降水迅速增多,进入春季“桃花汛”期;在“春雨贵如油”的东北、华北和西北广大地区降水依然很少,抗御春旱的威胁是农业生产上的主要问题。
107、 “春分麦起身,一刻值千金”,北方春季少雨的地区要抓紧春灌,浇好拔节水,施好拔节肥,注意防御晚霜冻害;南方仍需继续搞好排涝防渍工作。
108、江南早稻育秧和江淮地区早稻薄膜育秧工作已经开始,早春天气冷暖变化频繁,要注意在冷空气来临时浸种催芽,冷空气结束时抢晴播种。
109、群众经验说:“冷尾暖头,下秧不愁。
110、”要根据天气情况,争取播后有3—5个晴天,以保一播全苗。
111、春茶已开始抽芽,应及时追施速效肥料,防治病虫害,力争茶叶丰产优质。
112、 “二月惊蛰又春分,种树施肥耕地深。
113、”春分也是植树造林的极好时机,古诗就有“夜半饭牛呼妇起,明朝种树是春分”之句。
114、在火热的农忙季节,要继续用我们的双手去绿化祖国山河,美化我们的环境。
115、 清明 每年4月5日或6日,太阳到达黄经15度时为清明节气。
116、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说:“三月节,……物至此时,皆以洁齐而清明矣。
117、”故“清明”有冰雪消融,草木青青,天气清彻明朗,万物欣欣向荣之意。
118、”满阶杨柳绿丝烟,画出清明二月天”、“佳节清明桃李笑”、“雨足郊原草木柔”等名句,正是清明时节天地物候的生动描绘。
119、 “清明前后,种瓜种豆”。
120、清明时节,除东北与西北地区外,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日平均气温已升到12℃以上,大江南北直至长城内外,到处是一片繁忙的春耕景象。
121、”清明时节,麦长三节”,黄淮地区以南的小麦即将孕穗,油菜已经盛花,东北和西北地区小麦也进入拔节期,应抓紧搞好后期的肥水管理和病虫防治工作。
122、北方旱作、江南早、中稻进入大批播种的适宜季节,要抓紧时机抢晴早播。
123、“梨花风起正清明”,这时多种果树进入花期,要注意搞好人工辅助授粉,提高座果率。
124、华南早稻栽插扫尾,耘田施肥应及时进行。
125、各地的玉米、高梁、棉花也将要播种。
126、“明前茶,两片芽”,茶树新芽抽长正旺,要注意防治病虫;名茶产区已陆续开采,应严格科学采制,确保产量和品质。
127、这时北方冷空气仍有一定势力,天气冷暖多变,应注意防御低温和晚霜冻天气对小麦、水稻秧苗和开花果树以及其他春播作物造成危害。
128、 “清明时节雨纷纷”指的是江南的气候特色,这时常常时阴时晴,充沛的水分一般可满足作物生长的需要,令人烦恼和不能忽视的,倒是雨水过多导致的湿渍和寡照的危害。
129、而黄淮平原以北的广大地区,清明时节降水仍然很少,对开始旺盛生长的作物和春播来说,水分常常供不应求,此时的雨水显得十分宝贵,这些地区要在蓄水保墒的同时,适时搞好春灌,以防止春旱的威胁。
本文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,希望小伙伴们会喜欢。
关键词: